您好!欢迎光临衡南一中!
近日,“海亮杯”2021-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(Chinese Earth Science Olympiad,CESO)湖南赛区预赛结果揭晓,我校成绩优异,地理教研组罗海飞、邓丰穗、曾惠、唐蓉四位老师带领22名学生参加竞赛,13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,其中3名同学获一等奖(本次比赛湖南赛区仅57名参赛学生获一等奖,我校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列全省第四),4位同学获二等奖,6位同学荣获三等奖。
一等奖:
罗文俊(全省第27名 ) 蒋涵(全省第36名)
何仁宇(全省第42名)
二等奖:
许福洋 陈佳康 李宇辰 凌楚惠
三等奖:
胡梓熙 胡楚鸿 陈伟勇 贾丰徽 左莉 黄雯
特对以上同学和老师表示热烈祝贺!
赛事简介
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(Chinese Earth Science Olympiad,缩写为CESO)由国家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国地震学会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,赛事内容涵盖了地质学(含地貌学)、地球物理学、地震学、气象学、海洋学、天文学和环境科学等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。它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竞赛活动,旨在推进地球科学科普教育,普及地球科学知识,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与热爱,增强学习地球科学的能力,为对地球科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,以发现、培养和选拔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,表现优异者可直接保送至国内顶尖大学。教育部《2021—2022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》明确将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纳入名单中,同时,国内多所高校在已公布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,均认可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!
图片
本次大赛中,同学们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,勤奋认真、积极准备;教师们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坚定的态度,不畏困难、一往无前。为探访比赛准备过程中师生的心路历程,了解其背后的故事,对带队老师代表罗海飞及获奖学生代表罗文俊进行采访。
人物专访
参与就是成功,希望学生做学有
所长、全面发展的人——罗海飞
2021年9月下旬,地理教研组收到全国中学生地理科学竞赛的通知,竞赛时间初定11月。面对没有资料、经验不足和缺少思路等等问题,地理组怀着尝试的心理,迅速进行组内协调,组建培训团队,选拔培训学生。后由于疫情,时间更改为3月,再次延期后,比赛最终在4月23日举行。
问
为迎战这届地理奥赛,您和您的地理组团队是怎样克服困难的?
答
首先是丢弃思想包袱,参与就是成功,抱着长见识的态度进行竞赛准备。其次是团队内部团结一致,力求培训扎实有效。最后,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,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。
问
指导学生的过程中,您觉得自己有没有收获?收获了什么?
答
非常有收获!这次竞赛让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。与平时教学不同,竞赛的内容多为大学及以上层级的知识,问题难度大,对教师的要求高。我和其他的培训老师都认识到,教师应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,学科钻研之路永无止境。
问
怎样评价学生目前的表现?未来有怎样的打算或愿景?
答
表现得相当出色!面对学业的压力、周围的异声,同学们都坚持下来了,我们感到很欣慰。事实上现在竞赛逐渐严格,功利性在不断减弱,更多的是在培养兴趣和所长。我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同学喜欢竞赛并能坚持下去,做一个学有所长、全面发展的人。
日常培训
图片
人物专访
努力会有回报,做一个敢于挑战、
善于学习的人——罗文俊
问
得知自己奥赛成绩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?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满意吗?
答
激动、开心。学习上的每一次得偿所愿都对我有莫大的激励作用,但未来还长,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。
问
你为什么要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?这对你来说有哪些收获和意义呢?
答
这是一次挑战,也是一次机遇。能遇到更强大的对手,也能增长见识。在这之中,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。从一开始的好奇和热情,到赛期不断延长,这场准备就是一场与信念的拉锯战,是与自己的斗争。
问
能获得省一等奖,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,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?
答
那就是“泛”和“精”,也是我们平常阅读的技巧。竞赛资料多,知识面广,必须要广泛阅读。但也应该有重点,比如我们就会根据考纲要求,把《普通地质学》作为重点,反复钻研,吃透知识点。
问
在学习方面,在奥赛方面,你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些什么?
答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希望所有的学弟学妹心中有理想,用奋斗点亮学习的漫漫征途。
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,等待的结果才会更加珍贵。学习是孤独艰苦的旅程,苦尽甘来的那天,山河星月都做贺礼。
获奖同学合影
指导教师合影
此次竞赛活动所取得的佳绩,得益于学校、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重视和培养,彰显了学校科技创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准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学校号召全体学子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,积极参加各类活动,争取在竞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!
衡南一中融媒体中心
文字:何姣丽
编辑:罗 颖
审核:宁朝华
近日,“海亮杯”2021-2022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(Chinese Earth Science Olympiad,CESO)湖南赛区预赛结果揭晓,我校成绩优异,地理教研组罗海飞、邓丰穗、曾惠、唐蓉四位老师带领22名学生参加竞赛,13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,其中3名同学获一等奖(本次比赛湖南赛区仅57名参赛学生获一等奖,我校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列全省第四),4位同学获二等奖,6位同学荣获三等奖。
一等奖:
罗文俊(全省第27名 ) 蒋涵(全省第36名)
何仁宇(全省第42名)
二等奖:
许福洋 陈佳康 李宇辰 凌楚惠
三等奖:
胡梓熙 胡楚鸿 陈伟勇 贾丰徽 左莉 黄雯
特对以上同学和老师表示热烈祝贺!
赛事简介
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(Chinese Earth Science Olympiad,缩写为CESO)由国家科学技术协会主管,中国地震学会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,赛事内容涵盖了地质学(含地貌学)、地球物理学、地震学、气象学、海洋学、天文学和环境科学等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。它是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竞赛活动,旨在推进地球科学科普教育,普及地球科学知识,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与热爱,增强学习地球科学的能力,为对地球科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,以发现、培养和选拔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,表现优异者可直接保送至国内顶尖大学。教育部《2021—2022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》明确将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纳入名单中,同时,国内多所高校在已公布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,均认可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!
图片
本次大赛中,同学们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,勤奋认真、积极准备;教师们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坚定的态度,不畏困难、一往无前。为探访比赛准备过程中师生的心路历程,了解其背后的故事,对带队老师代表罗海飞及获奖学生代表罗文俊进行采访。
人物专访
参与就是成功,希望学生做学有
所长、全面发展的人——罗海飞
2021年9月下旬,地理教研组收到全国中学生地理科学竞赛的通知,竞赛时间初定11月。面对没有资料、经验不足和缺少思路等等问题,地理组怀着尝试的心理,迅速进行组内协调,组建培训团队,选拔培训学生。后由于疫情,时间更改为3月,再次延期后,比赛最终在4月23日举行。
问
为迎战这届地理奥赛,您和您的地理组团队是怎样克服困难的?
答
首先是丢弃思想包袱,参与就是成功,抱着长见识的态度进行竞赛准备。其次是团队内部团结一致,力求培训扎实有效。最后,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,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。
问
指导学生的过程中,您觉得自己有没有收获?收获了什么?
答
非常有收获!这次竞赛让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。与平时教学不同,竞赛的内容多为大学及以上层级的知识,问题难度大,对教师的要求高。我和其他的培训老师都认识到,教师应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,学科钻研之路永无止境。
问
怎样评价学生目前的表现?未来有怎样的打算或愿景?
答
表现得相当出色!面对学业的压力、周围的异声,同学们都坚持下来了,我们感到很欣慰。事实上现在竞赛逐渐严格,功利性在不断减弱,更多的是在培养兴趣和所长。我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同学喜欢竞赛并能坚持下去,做一个学有所长、全面发展的人。
日常培训
图片
人物专访
努力会有回报,做一个敢于挑战、
善于学习的人——罗文俊
问
得知自己奥赛成绩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?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满意吗?
答
激动、开心。学习上的每一次得偿所愿都对我有莫大的激励作用,但未来还长,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。
问
你为什么要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奥赛?这对你来说有哪些收获和意义呢?
答
这是一次挑战,也是一次机遇。能遇到更强大的对手,也能增长见识。在这之中,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。从一开始的好奇和热情,到赛期不断延长,这场准备就是一场与信念的拉锯战,是与自己的斗争。
问
能获得省一等奖,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,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?
答
那就是“泛”和“精”,也是我们平常阅读的技巧。竞赛资料多,知识面广,必须要广泛阅读。但也应该有重点,比如我们就会根据考纲要求,把《普通地质学》作为重点,反复钻研,吃透知识点。
问
在学习方面,在奥赛方面,你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些什么?
答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希望所有的学弟学妹心中有理想,用奋斗点亮学习的漫漫征途。
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打磨,等待的结果才会更加珍贵。学习是孤独艰苦的旅程,苦尽甘来的那天,山河星月都做贺礼。
获奖同学合影
指导教师合影
此次竞赛活动所取得的佳绩,得益于学校、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重视和培养,彰显了学校科技创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准。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学校号召全体学子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,积极参加各类活动,争取在竞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!
衡南一中融媒体中心
文字:何姣丽
编辑:罗 颖
审核:宁朝华